學習的目的是追求高等教育對學生命運的改變,而通往高等教育的道路卻是基礎教育的一層層臺階,基礎教育不僅是分數的教育,更是對中小學生素質的培養、觀念的塑造。
基礎教育階段,學生的所學所感,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。而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分界點——高考,實際上也是在驗收基礎教育的成果,把它用分數的形式量化出來,再以這種公平的方式,決定學生未來能進入哪種水平的大學。
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,實行的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,即小學六年加高中三年,網傳中小學教育有望實行522學制,即5年小學+2年初中+兩年高中,學年制的壓縮必然導致學習壓力的增大,出乎意料的是,家長對此竟然強烈支持。
中小學522學制的背后,不止是學齡的壓縮,難怪無數家長強烈支持
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包含小學六年、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,漫長的學習生涯,學生學習壓力大,家長也對此感到疲憊不已,因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:縮短學制,將633改為552。
學年制的縮短,意味著學生在知識內容不變的前提下,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完相同的內容,反觀當下,小學階段尚且輕松,但初中、高中階段,學生的課業壓力較大,尤其是高中,知識難度提升,學生總是感覺學習時間不夠。
若再縮短學年制,那學生的壓力豈不是更大了。但人大代表的觀念是:縮短基礎教育的學年制,可以讓學生更早進入社會工作,降低學習的成本,也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,還能緩解社會的用人壓力。
而且當下教育的發展趨勢是,平均學歷不斷提升,本科已經是企業招聘的最低學歷門檻,大學生若想提升自己的競爭力,只能通過考研的方式來晉升學歷,但本科四年、碩士三年,若想讀博,又要再花三年,按照現有的學制,學生讀完博士都快三十歲了,當然這還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。
這對于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來說,很難堅持下去,普通職業的學生尚且如此,醫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的學生則更加艱難,若因為學制影響了學生求學,那實在令人惋惜。
但家長強烈支持這一提議的原因,并不在于此,對于家長而言,供讀的壓力都是次要的,家長就算竭盡全力,也會心甘情愿地提供給學生最好的教育資源,真正讓家長頭疼的,是付出的心血,難以得到回報。
學制的改變要根據教育發展的情況而定,但義務教育的延長有望實現
高考本就是一大關,現在又加上中考分流,哪個家長都不想看著自己的孩子進入職高。若522學制能夠實行,在九年義務教育不變的前提下,學生可以安心學習九年,之后直接參加高考。
間接實現了家長希望小學、初中、高中全部納入義務教育的愿望,又能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高考,避免了部分學生被中考刷掉的可能。很多專家也站在家長的角度,認同這項提議可行性。
但教育部對此的回應,卻給所有家長都潑了冷水:根據目前的教育發展情況和經濟實力來看,國家暫時不具備修改學制的條件,因此至少短期內不會縮短學制,當下的633學制,是經過實踐證明的,最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。
若學制縮短,最直接的改變就是,教材的重新擬定,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??s短學制根本是縮短了學生的學習時間,讓學生提前進入社會。但問題是,若要19歲畢業進入社會,年齡倒是成年了,學生的心智成熟了嗎,能否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這些都充滿未知性。
反過來看,15歲進入大學,學生的頭腦發育還不夠完全,有能力承擔大學的學習強度嗎?若是抱有混子心態畢業后便沒有真才實學,若是想學有所成,大學階段的學習內容,可比高中階段難太多。
筆者寄語:
不過可以看出,家長對于中考分流的焦慮以及對延長義務教育的渴望。中考分流帶來壓力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,透過表象,其本質還是有利于教育發展的。
而義務教育的延長,意味著中考取消,歸根結底,家長還是希望每個學生都有參加高考的機會,目前北京已經在試點推行取消中考了,也許不久的將來,家長的愿望真的會實現。
今日話題: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?
(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)